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为童年搭一座“游戏场”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3 07:10:00    

赤脚踩过松软的泥土,小手搭建山羊的“新家”,枝头的累累硕果化作画板上的风景……在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金家坝幼儿园,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发生。园长计彩娟感受深刻:“当孩子真正沉浸于自然和生活,教育就在不经意间悄然发生。”

金家坝幼儿园从鼓励孩子“光脚踩泥巴”开始,一步步构建起“在自然中成长”的农村自然课程体系,这正是吴江区10余年推进课程游戏化的一个缩影。

2014年,吴江区成为江苏省首批课程游戏化项目建设区域。10余年来,全区144所幼儿园始终坚持“儿童立场”与“发展取向”,以儿童真实生活为起点,通过强有力的行政推动、扎根一线的教研引领和激发活力的师资赋能,全力构筑“一园一特色、美美与共”的学前教育优质生态。

系统谋划聚合力

为盘清全区课程资源开发状况的“家底”,吴江区教育局深入现场调研60余次,发放电子问卷2000多份,深度访谈400多位各界人士,系统梳理区域课程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吴江区现有幼儿园144所,乡村园占比较大,基于翔实的调研,吴江确立了分层推进、分类指导的工作思路,不断探索“资源、活动、经验”联结转化的实践路径,通过挖掘园所资源、开发优势资源、多元评估反馈3个步骤,构建理念支持和实践支持两大体系,系统规划区域课程资源开发整体框架。

同时,区里专门成立区域推进课程游戏化工作领导小组,组建学前教育发展共同体,并将课程游戏化实施水平作为幼儿园年度高质量发展考核的核心指标。全区创新探索集团化办园和示范园引领模式,组建了3大幼教集团和12个示范园联盟,构建起“名园领衔、平等对话、经验辐射、分层前行”的区域推进新机制。

在行政的有力保障下,一批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课程品牌应运而生:金家坝幼儿园的“自然课程”、横扇幼儿园的“民间游戏”、桃源幼儿园的“方言童谣”、震泽幼儿园的“蚕桑文化”、鲈乡幼儿园的“生态式美育”……全区各园申报省市课程游戏化课题50余项。

“集团引领和平等对话机制的形成,为每所幼儿园,尤其是乡村园找准特色发展路径提供了有力支撑。”吴江区教育局副局长周萍说。

专家伴随破难题

如何让资源真正服务于儿童发展?吴江区选择了深耕教研,引入专家伴随式指导。2015年起,全区所有幼儿园分成5组,每组固定聘请一位高校资深幼教专家,采用“四定六一”教研机制,即固定专家、时间、人员、专题,每组一位专家、每园一个品牌、每学期一份计划一次小结、每双周一次活动一个主题,进行常态化、针对性指导。截至2024年底,全区累计开展了近500次这样的深度教研活动。

“持续的专家伴随式指导确保了幼儿园以适宜的方式开发资源、走近儿童、发展教师,引发从理念到行动的深度变革,也让全区的课程游戏化推进更具力量和方向。”周萍说。

教研力量也得到充实。吴江区在配齐专职幼教教研员和教科员的基础上,还聘任了13名兼职教研员。通过落实教研指导责任区制度、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制度以及视导片管理制度,构建起以问题为导向的教研共同体。区域建立了文本和电子共享平台,促进课程资源在更大范围推广。

“专家指导的核心是帮助教师以儿童视角审视资源、优化实践。”吴江区教育局教研室主任江山介绍,“本园—片区—区域”联动的教研模式,让自由、自主、愉悦、创造的游戏精神逐步内化为教师的自觉行为,他们的课程意识、观察能力和教育智慧显著提升。持续的专业支持引发了从理念到行动的深刻变革,使全区课程游戏化推进工作方向明确、力量聚焦。

队伍激活内生力

“瞧!小猪花花要做美甲啦!”苏州湾实验幼儿园湾湾剧场内,大(3)班孩子演绎着自创舞台剧。这是该园教师朱诗娴围绕小猪花花做的“微项目”。

朱诗娴告诉记者,有些微项目一两个月就能完成,而“小猪花花”项目已延续3个学期。第一个学期围绕花花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展开;第二个学期花花要离开幼儿园了,主题是为花花办一场毕业典礼;第三个学期的主题是办一场发布会,孩子们用舞台表演的形式,展示小猪花花的成长经历。

“推进大的课程项目,教师时有畏难情绪。”园长戴雪芳坦言,2018年,幼儿园开始引领教师自主开发以儿童为本的微项目课程,“微项目赋予教师课程自主权,更解放了儿童,让学习在兴趣和探索中真实发生。”如今,全园教师开发的各类微项目课程已超过300个。

教师的专业成长是课程游戏化深化的关键。吴江区多措并举建强师资队伍:在教研中锤炼,在竞赛中成长,在培训中提升;设立2个学前教育名师工作室,搭建专业学习和经验共享的“立交桥”;面向全国选聘名园长和优秀骨干教师,努力构建“引得进、育得强、留得住、用得好”的人才培养生态。

为系统梳理区域推进课程游戏化的成果经验,同时也在活动中锻炼队伍,吴江区14所幼儿园的教师共同编写了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丛书。“编写过程是将零散的实践经验进行系统整合和自我提升的过程,深化了我们对课程游戏化的认知。”丛书分册主编之一、芦墟幼儿园园长吴小勤深有体会。

“学前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基石。”吴江区教育局局长季小峰坚定地说,“我们将始终坚持儿童立场,不断深化课程内涵,生发课程文化,创优课程品牌,提升育人品质,为培育健康、自信、面向未来的好儿童而不懈努力!”

《中国教育报》2025年07月13日 第01版

作者:本报记者 殷建华 王琼 通讯员 李大林

相关文章:

为童年搭一座“游戏场”07-13

免费学AI!下班直冲深圳坪山青年夜校07-12

《黑神话:悟空》的接班人?国产单机新作《明末:渊虚之羽》BW试玩反响热烈07-12

万柏林区26个社区开设暑托班 市民可就近咨询报名07-08

为什么有的小孩,一个暑假不见就胖了?07-06

关爱保护未成年人丨点亮童心 共筑成长梦07-02

山东师大附小开展“麦·向未来 ‘丰’景正好”思政劳动主题课程06-13

六旬老人“手机被开通游戏业务”连遭扣费!中国移动回应:如不需要,可联系客服关闭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