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解码民间工艺文化基因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6-10 09:10:00    

借非遗进校园东风,西安高新区第二十八小学以陕西民间剪纸为突破口,开展陕西民间美术进校园的教学实践研究,依托陕西省张敏仓名师工作室,组建“一室九坊”美术教研核心团队,成功开发了“一体化”校本课程,并在省内30余所学校进行推广。

学校打破传统美育边界,打造“虎娃剪纸”“巧手面花”“灵动皮影”等九大特色工坊,形成216项趣味盎然的社团课程内容。课程以“遇见文化、创意生活”为主题,将剪纸、泥塑、扎染等非遗技艺转化为学生可感知、可创造的实践活动。学生们在“玩”中探索艺术语言,在动手实践中感悟工匠精神。

课程实施采用“普及+个性”双轨模式:国家教材打基础,校本课程分年级推进,社团活动满足个性化需求。通过“欣赏—创作—应用”的大单元教学,学生从低年级的趣味体验到高年级的创意表达,逐步形成艺术核心素养。名师引领、同课异构等教研活动,更让教师团队在传统与创新的碰撞中实现专业成长。

构建“一室九坊”美育平台:2012年“虎娃”张敏仓民间美术工作室成立,遴选省内非遗项目地区的60名核心美术教师成员,按照地域资源和个人专长分成“一室九坊”,即一个“虎娃”名师工作室和九个特色工作坊(剪纸坊、面花坊、刺绣坊、皮影坊、泥塑坊、马勺坊、年画坊、印染坊、农民画坊),每个工作坊由城乡学校共同承担。同时组建由学校校长、高校专家、民间艺人、美术教师等构成的研发团队,将优秀传统民间工艺引入陕西省30余所学校美术课堂,通过专家引领、团队合作、实践创新等方式开发课程,逐步形成校本课程开发体系。

构建“一体化、分层化、序列化”校本课程:学校打破课堂教学边界,融合教育、生活、文化与学生天性,构建以地方优秀传统民间工艺为切入点的美育体系,精选剪纸、面花、皮影等九种陕西民间工艺,从学校、年级、社团不同层面研制面向全体学生的“一体化”校本课程,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润泽学生心灵。

西安高新区第二十八小学以民间美术为载体的美育实践交出亮眼答卷:学生累计参加国内外各级各类比赛2000余人次,剪纸教学案例获教育部全国艺术展演一等奖,“花馍馍”工作坊更代表陕西省登上全国展演舞台。

(作者单位:西安高新区第二十八小学)

《中国教育报》2025年06月10日 第09版

作者:张敏仓

相关文章:

支教民警的教师节:山歌唱给“罗爸爸”09-10

广西苍梧再通报女生遭欺凌:校长等多人停职检查,9名学生送专门学校接受矫治教育09-09

广西1名乡村学校老师带3名小学生升旗(极目新闻)09-02

统溪河镇学校开学第一课:稻田里的“自然课堂”与劳动教育实践09-01

即将施行!第一条就能帮你省钱08-29

县域“小循环”变市域“大统筹”08-26

美媒:逾6000名赴美学生签证被撤销08-20

最新,火车学生票优惠新政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