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深读·经济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6 07:44:00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宋敏 河南日报社财经全媒体中心记者 陈诗昂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平均每天有200余人次,自登封嵩山脚下“起飞”,从直升机的高空视角,领略少林寺、三皇寨、峻极峰风光。而嵩山群峰之间,为登高望远而来的游玩者,总有人驻足,抬头望向天空——从“登山”再到“云端”,令人向往。

如今,低空消费正成为消费市场中最具活力的新兴板块之一。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明确,加快完善低空经济监管体系,有序发展低空旅游、航空运动、消费级无人机等低空消费。这无疑为低空经济下一轮“腾飞”提供了方向性指引。

在河南,以文旅消费为突破口,借力政策红利与产业创新,千米低空正打造成消费升级的“立体舞台”。低空消费从“小众体验”走向“大众服务”还有多远?记者近日走访安阳、郑州等地,探寻低空经济从技术探索转向产业化落地的“新解法”。

翱翔云端 千米之下的机遇无限

“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尽览太行春色。”体验过林虑山滑翔伞之旅的江苏游客阿文兴奋地说,“在空中,我能看见红旗渠如银链缠绕山间,我能闻到空气中槐花的清香,我觉得自己像鸟儿一样自由。”

这个“五一”假期,可忙坏了林虑山国际滑翔基地负责人陈广玉。“假期来体验的游客量‘爆’了!节前光线上平台5天的预售票就有1000多张。只要天气状况允许,我们的十几位教练从早上7点半就开始带游客‘飞’了。”陈广玉说。

坐落于林州市石板岩镇,该基地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成为滑翔运动的理想之地。从地面仰望,只看到伞花朵朵;在空中飞翔,可见山色苍茫、林木杳然。

今年48岁的陈广玉与滑翔打了30多年交道。他关注着搭乘滑翔伞轻盈起飞的游客们,尖叫声、欢呼声回荡在山间。“滑翔从竞技体育走向大众视野,也不过是近几年的事,当下低空消费的兴起让滑翔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期。”陈广玉说,该基地如今已走上“体育+教育+旅游+文化”的产业融合之路,滑翔伞、动力伞、三角翼和热气球等低空体验项目,日渐丰富着人们的消费体验。

距此百公里之外,位于安阳市通航产业园内的永和机场,常年开展轻型运动类固定翼飞行驾照培训,并通过线上线下等途径,推广空中看安阳、航空研学等体验活动。“最低几十块钱,就能为孩子埋下一颗会飞的种子,从低空看看麦田、村庄,真正打开了‘新视界’。”永和机场运营人、安飞通用航空有限公司负责人李振说,一到节假日,就有不少游客带孩子前来沉浸式体验通航小飞机。

“00后”女孩王格格就是在这里学飞并进一步成为教员的。“安阳一年里可飞天气接近300天,在全国来讲,天气和空域条件都是最好的。目前,来体验的人数增量很大,许多人专程从外地到安阳学开飞机,已有近50人完成通航驾照培训课程。”她说。

安阳,作为执行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陈中瑞的家乡,自古就有飞天的向往。殷墟出土的甲骨上,3000年前鸟飞翔的形态被定格,它对应的正是“飞”字。

这里也是电影《孔雀》的重要取景地。荧幕上,张静初饰演的“姐姐”骑着自行车载着自己缝制的“降落伞”,在风里自由飞奔,象征着她心中的“跳伞梦”。电影之外,依托国家体育总局安阳航空运动学校,安阳早已成为中国跳伞运动的核心枢纽和专业竞技的“黄埔军校”。

4月下旬,在安阳航校机库内,机务人员正在对运十二、赛斯纳208、GA-8等多型跳伞保障用机进行检修维护。安阳通用航空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周晓壮介绍,学校通过邀请跳伞俱乐部入驻,开展面向公众的跳伞服务、飞行培训等。“跳伞运动近年来明显‘升温’,2024年服务超过8000人次。”他说,低空经济利好政策将极大提升低空领域市场潜能,激发低空飞行热潮,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不只是安阳可以“飞”。在郑州,“五一”假期的嵩山少林景区人流如织,贝尔505型直升机的螺旋桨声不时打破山谷的宁静。

“这种机型一次可搭载4名游客,在客流高峰期,项目配备的两架直升机每天能飞70余架次。我们还会视情况及时调派更大机型支援。”华彬航空集团嵩山直升机空中旅游项目负责人刘龙辉介绍。

刘龙辉向记者展示一份新的项目计划,郑州市区地图上,郑州东站、CBD、龙湖金融岛等地标将设置直升机起降场。“产品正在设计中,我们将尽快把直升机空中旅游项目引入郑州市区,让大家随时能来一场‘City Fly’。”

从太行山巅到商都天际,低空经济正以翱翔之姿拓展文旅消费边界,重构人与城市、自然的对话方式。低空视角赋予景观新的叙事维度,而参与性体验则激活了消费的深层价值。这个假期,上万人次的飞翔轨迹已勾勒出低空消费的蓬勃图景——千米之下的蔚蓝空域,正成为区域发展的“放大器”和“引力场”,激荡出无限可能。

产业协同 从制造到服务的生态闭环

今年3月,在信阳市浉河区文新茶村,一架来自顺丰速运的丰舟90物流无人机腾空而起,伴随着“嗡嗡”的声响,首批刚采摘下来的信阳毛尖春茶鲜叶腾空而起。仅需10分钟,这批茶叶就能被送进山脚下的茶场进行炒制……

如今,这样的场景在全省各地不断上演。除“低空+文旅”外,物流配送、道路巡检、农田植保等领域,正借助无人机实现颠覆性创新,“低空+”应用场景持续开拓经济新空间。千米以下的天空正迎来前所未有的繁忙。

由5G-A通感基站编织的“智慧天网”让急救血浆配送提速60%;无人机“邮递员”飞越太行到山乡,外卖无人机送来冒着热气的甲骨文拉花咖啡;春耕时节的中原大地,无人机化身“农田卫士”,喷洒农药、监测农作物生长,助力高标准农田建设……这些场景的实现,都有赖一个完备的“研发+制造+运行+服务”产业链体系。

低空经济,不只“飞”在天上。低空经济的“路”虽在天上,“根”却在地上。从空中飞到落地用,从研发制造到场景拓展,从基础设施到产业体系,低空经济的“千条路”与“万条根”连接成一张看不见的网。

这张网,技术为筋、产业为骨。走进安阳无人机产业园展厅,“千机变”正在上演:有曾驰援灾区的长航时应急通信中继无人机,有直径超过1米可折叠的六翼智能颗粒播撒无人机,还有颜色醒目可携带灭火弹的长航时旋翼消防无人机……

在这里,只要有一个无人机设计想法,不出园区,一张图纸就可变成整装无人机。这种快速转化的创新密码,正源自蓝天实验室的全链条赋能——作为全省低空经济研发创新核心引擎,该实验室通过技术攻关、标准制定、生态培育三重赋能,推动安阳无人机产业园构建了“企业出题+联合攻关+成果转化”的产业协同“共生模式”。

“实验室像一块磁铁,通过‘创新联合体’机制,将科研机构、企业、高校拧成一股绳。”蓝天实验室发展服务中心主任何文森介绍,如果把无人机企业集群比作“雁阵”,蓝天实验室正积极发挥“头雁”效应,引领低空经济向“新”发展。目前,安阳市无人机企业突破100家,搭建无人机应用场景30多个,输出全国规范性可执行标准成果14项,一条覆盖全产业链的“天空走廊”已然成形。

低空是蓝天,更是“蓝海”。以“空中突围”姿态抢抓这一万亿级产业机遇,河南低空经济正迎来多元支撑、共同发力的发展格局。

郑州市低空经济产业联盟成立;安阳低空经济投资集团揭牌;郑州航空港区“真金白银”放大招,鼓励低空经济企业落户,加快培育低空经济产业骨干企业,支持开设低空货运航线……今年以来,全省各地一系列动作发力,将进一步集聚低空经济产业中坚力量,推动河南在竞速低空经济新赛道上,形成“研发在实验室、制造在产业园、应用在田间地头”的生态闭环。

畅飞河南 如何飞“稳”又飞“好”

无人机“闪送”、低空药品配送、低空智能巡检……低空经济的蓬勃发展,离不开低空智联网络的护航。

在郑州市中牟新区,工作人员乘坐低空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缓缓升空,一览只有河南·戏剧幻城的旖旎风光。这是我省首个eVTOL低空载人观光旅游示范试点项目,得益于河南移动建设开通的多个5G-A通感一体基站,实现低空网络的多频协同覆盖,有力保障了飞行信息的实时稳定传输。

在业界看来,低空智联网是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数字化底座。河南移动董事长、总经理首建国表示,将充分发挥自身数智化优势,基于5G-A通感一体、北斗高精度定位等技术,在郑州率先打造集通信、导航、感知于一体的低空智联网,全面构建支撑低空经济发展的“高速路”“红绿灯”。

一端牵着制造、一端连着消费,低空经济正变得越来越立体,这个“风口”产业也成为新的竞争焦点。乘风而起,就要有追风的能力。

当前,我省已建成郑州上街、郑州登封、安阳殷都、洛阳伊滨等9个通用机场;全省4.5万个行政村全部通5G,实现郑州四环内区域5G-A超宽带网络连续覆盖和其他省辖市重要场景覆盖。产业发展平台加快搭建,郑州、安阳已入驻通航及关联企业100余家。航空制造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了整机制造、零部件制造、材料研发、销售服务等产业链。

省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说:“发展低空经济,河南有前瞻规划、有产业基础、有现实需求,从文旅破冰到千行赋能、到实现真正的畅飞,要持续做好‘蓝天文章’,‘飞起来’也要‘飞得稳’。”

嵩山直升机空中旅游项目目前已开通4条飞行航线,年接待游客1万余人次。在该项目负责人刘龙辉看来,低空旅游给游客带来超出传统旅游视角的非凡体验,但受天气、季节等影响较大,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安全、舒适度、价格都是消费者关注的重点。”他说,“低空飞行器尤其是直升机类产品的运行成本较高,导致客单价也较高。希望加强载人航空器研发,降低飞行器成本,让低空经济真正惠及大众。”

有业内从业者表示,当前低空消费的市场热度在快速上升,但整体上仍处于探索阶段,距离规模化、常态化运行还有一定距离。低空消费要真正实现“飞入寻常百姓家”,需要打通基础设施、制度环境、产业协同这几大要素,同时消费教育也要同步跟进。

“低空经济发展涉及多个部门,要进一步理顺安全与发展的关系,就需要一个强有力的省级跨部门组织协调机制,并建立健全容错机制。”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经济学院院长郝爱民说,同时,搭建特色联合审批监管和智慧化空管平台,进一步加强低空空域精细化管理,让无人机等飞得更安全的同时,飞得更自由,应用更广泛。

河南自古就有“列子御风”的传说。如今,政策、产业、市场合力铺就“飞天”之路,“御风而行”变为触手可及的生产力。低空展翅乘风起,相信会有更多人共享这片蓝天的价值。

专家观点

三个维度激活低空经济潜能

□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国空科技(中国)低空经济研究院院长 朱克力

《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明确支持低空消费,为各地提供了激活低空经济潜能的关键窗口期。河南拥有独特的区位优势、丰富的文旅资源和扎实的产业基础,在低空经济这条新赛道上,既要把握政策红利乘势而上,更需精准识别发展瓶颈,以系统化思维构建产业生态。

河南现有低空消费项目已形成差异化特色,林州林虑山滑翔伞基地依托太行山地理优势打造国际赛事IP,登封直升机观光将少林文化元素融入高空体验,安阳跳伞基地凭借专业场地吸引极限运动爱好者。这些项目证明河南具备将自然人文资源转化为消费场景的能力,但普遍存在业态孤立、客群单一、配套薄弱等问题。

要突破现有格局,河南需在三个维度重点发力。第一维度是构建“低空+”复合型消费场景。借鉴浙江千岛湖低空旅游模式,将航空运动与民宿餐饮、文化体验打包成主题旅游产品,例如在伏牛山区域设计“滑翔伞观云海+山间民宿+非遗手作”的周末微度假线路。针对郑州都市圈消费群体,可开发无人机灯光秀表演、热气球空中婚礼等轻量化产品,通过价格分层覆盖不同消费能力人群。第二维度是完善基础设施网络体系。重点解决豫西山区与平原地区起降点布局不均衡问题,推动洛阳、南阳等节点城市建设通用航空综合服务体,集成飞行服务站、机库维修、飞行员培训等功能。同时借鉴四川低空目视航路经验,规划串联云台山、老君山、鸡公山等景区的低空观光走廊,提升航线利用率。第三维度是培育产业协同生态圈。依托郑州航空港区智能制造基础,吸引消费级无人机研发制造企业落地,支持洛阳LYC轴承等本土企业向航空零部件领域延伸。在应用端推动农林植保、电力巡检等生产性服务与消费场景融合,例如开发“无人机喷洒农药+果园采摘体验”的农旅融合项目。

低空经济本质是立体化开发空间资源的价值重构。河南若能以消费场景创新为牵引,打通制造—运营—服务的全链条,完全可能在中部地区形成低空经济集聚效应。当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搅动黄河上空的云雾,当无人机灯光点亮二七塔的夜空,这片承载着华夏文明的土地将焕发出新的经济活力。

本报财经全媒体中心 出品

相关文章:

深读·经济05-06

美团无人机试水IP联动 促订单同比大增74%05-05

人气爆棚的重庆 五一假期首日上演了一幕幕温暖的故事05-02

“五一”假期第二天 多地有风雨及对流天气影响航班运行05-02

默茨时代将正式开启,德国新政府处理对华关系或更加务实05-01

扩大内需 提振消费 太原市推出十大举措05-01

关税博弈:日本在美国霸凌下寻求经济自主04-30

[理论]经济热点面对面——消费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