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炎症性肠病威胁百万青年健康,全国11家医院联动破疾病枷锁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19 14:58:00    

在5月19日世界炎症性肠病日到来之际,第二届“自在如风”炎症性肠病(IBD)患者关爱活动在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启动。活动通过医患律动挑战、全国首部IBD主题音乐纪录片等创新形式,呼吁公众关注这一“沉默威胁”,项目在包括中山六院在内的全国11家重点医院医院同步落地,覆盖更多患者群体。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晁康表示:“IBD若早期发现,药物治疗有效率可达70%以上。患者通过规范治疗,完全可能重掌生活主动权。

年轻群体的“沉默威胁”:发病率激增且病因成谜

炎症性肠病(IBD)包含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临床表现为反复腹泻、腹痛、便血,严重者可致肠梗阻、穿孔等并发症。其中,溃疡性结肠炎病变多局限于结肠,而克罗恩病可侵袭消化道任何部位。尽管现代医学尚未明确其病因,但研究证实遗传、免疫异常、肠道菌群失调等因素共同作用导致发病。

我国IBD发病率近十年显著攀升,且发病人群偏年轻化,发病高峰年龄为15-35岁。据预测,2025年我国IBD患者将突破150万,这一数字背后是无数青年被迫按下生活的“暂停键”。晁康指出:“许多患者因反复腹痛、腹泻误诊为肠易激综合征,延误治疗窗口期。早期规范治疗不仅能避免手术风险,还可尽早恢复正常生活状态。

当下,我国IBD诊疗仍面临认知不足、区域资源不均等挑战。晁康强调:“部分基层医院缺乏IBD专科,导致患者辗转求医。我们正通过多中心协作、远程会诊等方式缩小差距。”此外,患者教育是防治关键——合理饮食、戒烟、规律用药和定期复查缺一不可。

从“控症状”到“重掌人生”:多学科诊疗带来新希望

过去,IBD治疗以缓解症状、减少激素依赖为目标;如今,随着生物制剂、小分子靶向药物等创新疗法问世,治疗理念转向改善长期预后和生活质量。

随着目前生物制剂、小分子靶向药物等先进疗法的出现,还有我们IBD诊疗中心医生、造口门诊、肠内营养团队的支持,只要患者坚持定期监测、随访调整治疗方案,术后也能很快‘自在如风’。

此次“自在如风”活动不仅通过名医大讲堂普及科学知识,更以艺术疗愈、文学分享等创新形式疏解患者心理压力。活动现场,中山六院“常在心”志愿者团队组织医患共同参与运动闯关、乐队演出,传递积极对抗疾病的信念。国内首部IBD主题音乐纪录片《在草地上肆意奔跑》同步推出,以“音乐叙事+医患对话”形式记录真实诊疗故事。片中,医生合唱励志歌曲,患者分享从确诊低谷到重拾信心的历程,直观呈现规范化治疗的价值。

此次全国11家医院联动的“自在如风”活动,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模式惠及更多患者及家属。未来,类似创新形式有望推动IBD防治关口前移,帮助更多青年患者打破疾病枷锁,真正实现“自在如风”的健康愿景。

采写:南都记者 王道斌 通讯员 简文杨

相关文章:

炎症性肠病威胁百万青年健康,全国11家医院联动破疾病枷锁05-19

与生死竞速,解心跳密码丨南海四院内五区护理团队05-12

韩媒:19个经济体一季度增长排名 中国领跑韩国垫底05-12

日本米价创新高,大米成母亲节“热门礼物”05-11

多省市已开展现房销售试点,去年全国现房销售面积占比超30%05-11

“跑了好几家三甲医院,只领回几副膏药”:1亿运动损伤人群的尴尬05-09

最新民调:四成民众认为美国已进入衰退 超九成已感受到通胀05-08

G30连霍高速这一路段,启用警用无人机!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