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一天接诊超300人!中国援津医疗队长途奔波赴旺吉矿区义诊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4 20:52:00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7月14日讯(全媒体记者 傅容容 通讯员 刘麟)近日,中国(湖南)第22批援津巴布韦医疗队(后简称“医疗队”)出发前往津巴布韦旺吉(Hwange)发电厂及其周边矿区,由于旺吉矿区靠近津巴布韦边境,此行单边车程预计长达14小时。记者了解到,此次义诊活动中,医疗队接待了超过300名患者,切实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健康服务。

清晨5时,哈拉雷的街道尚在沉睡,医疗队的中巴车已发动引擎。颠簸的土路卷起漫天尘土,晚上8时,医疗队一行终于到达目的地,旺吉发电厂巨大的冷却塔在夜色中隐约可见。次日清晨,队员们完成了义诊的各项准备工作。此时,发电厂厂区门口早已聚集了翘首以待的人群,他们的目光中交织着疲惫与期盼。

简单的启动仪式后,是药物捐赠环节。医疗队队长郑兴友医生代表医疗队,将一箱箱承载着湖南人民心意的常用药、急救药交到中方负责人手中。这些药物将在活动结束后,持续用于保障员工的健康需求。

没有片刻休息,诊疗区瞬间被围得水泄不通。郑兴友医生立刻投入导诊,用流利的英语快速询问病情,将患者精准分流到各个专科医生。

呼吸内科李洁医生和神经内科高菊华医生的桌前,咳嗽声此起彼伏。当地常见的呼吸道感染患者挤满了临时搭建的“内科诊室”。李洁医生仔细听诊,高菊华医生耐心询问病史,快速写下处方,并反复叮嘱用药细节。旁边,麻醉科宫永财医生额上渗着细密的汗珠,他正熟练地操作着便携式B超机和心电图仪,为几位诉说胸痛、腹痛的工人进行检查,屏幕上的黑白影像成为诊断的重要依据。

另一边,普外科张月明医生和骨科张雄医生的临时“诊台”旁围着几位表情痛苦的工人。一位中年矿工指着自己明显红肿变形的脚踝,那是数周前工作中意外事故的遗留。检查、复位、固定……张雄医生的动作果断利落。更严重的,则被安排到条件极其有限但已尽力消毒的“手术区”,当天完成了包括浅表肿块切除、外伤清创缝合在内的十余台紧急小手术。

中医诊区则成了许多饱受慢性疼痛困扰者的“新去处”。熊熙医生手法娴熟地推拿着一位老矿工僵硬的肩颈,对方紧锁的眉头逐渐舒展。肖志强医生的针灸针和火罐更是吸引了众多目光。一位长期受腰痛折磨的发电厂技工,在肖医生几针下去并辅以拔罐后,尝试着扭动腰部,脸上露出了难以置信的轻松神情。当天,像他这样接受免费针灸拔罐治疗的就有三十余人。

从清晨开始诊疗直至暮色四合,医生们几乎没离开过座位。午饭是站着匆忙塞下的面包,喝水、上厕所都成了奢侈。诊台前那一双双渴望而无助的眼睛,是他们坚持的动力。发电厂简陋的灯光下,他们努力看清每一份检查单,听清每一声咳嗽,坚持为每一位患者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当最后一位拿着免费药品的患者道谢离开,医疗队终于得以喘口气。这一天,他们接诊了超过300名患者。

返程的夜路同样漫长。疲惫的医生们在颠簸中沉沉睡去。卡车尾灯的红光,在津巴布韦广袤的荒野与星空间划出细长的轨迹。发电厂高耸的冷却塔早已消失在视野,但矿区居民围在医疗队卡车旁那热切而感激的目光,却深深烙在了每个人心里。对他们而言,这几天的长途跋涉和忙碌,只为给旺吉发电厂员工和当地居民带来更多美好的明天。

相关文章:

一天接诊超300人!中国援津医疗队长途奔波赴旺吉矿区义诊07-14

“冬病夏治”!长治市中医医院“三伏贴”开贴07-13

观澜亭|把救生衣让出的瞬间,张军桥架起跨越国界的生命桥06-24

得了冠心病为什么要吃七分饱?06-23

沁源中医医院李怀庆:坚守医者初心 厚植为民情怀06-20

疑插管失误致患者死亡双方已达成协议06-19

知名主持人去世,年仅43岁!疲劳是早期危险信号06-15

知名主持人金昀去世,年仅43岁!确诊肺动脉高压,被下了100多次病危通知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