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记者从省林业和草原局了解到,2025年省级财政林草科技推广示范项目——“乡土水生植物繁育栽培技术推广示范”已完成合同约定的2025年度实施内容,初步建立起“省级单位+科研单位+基层场圃”的科技推广联动模式,为推动我省湿地保护修复和本土水生植物资源利用提供了有益探索。
该项目由省湿地保护中心牵头组织,青海大学提供全程技术支撑,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植物园承担育苗栽培任务,并将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金湖小微湿地设为科技推广示范区。项目实施以来,开展了乡土水生植物采集育苗、引进水生植物繁育、项目区水体疏浚清理等工作。目前已成功繁育三裂碱毛茛、沿沟草等4类乡土水生植物26000株,引进繁育水生鸢尾、千屈菜等4类水生植物14000株,完成浮岛育苗600平方米,开展育苗技术培训1期,同时在栽培推广区种植水生鸢尾、香蒲等4000株,所有苗木质量均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当前,项目组正系统梳理任务台账、技术资料及资金使用情况,全面总结阶段性成效与经验,排查实施过程中的短板不足,优化后续实施路径,全力做好项目中期评估筹备工作。下一步,将持续完善乡土水生植物繁育栽培技术体系,加快技术推广应用进度,充分发挥项目在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中的示范带动作用。
(来源:青海日报)
编辑:施晨
相关文章:
西宁市人民检察院联合多部门开展野生动物保护法治宣传活动09-09
青海以项目支撑推广乡土水生植物繁育栽培技术已初步建立“省级单位+科研单位+基层场圃”科技推广联动模式09-09
试点项目!德州5个小区拟入选!09-08
聚力打造西北文旅康养融合先行区 | 平凉文旅康养产业融合探路西北样板08-29
福地怀化 懂你如家|一轴四点,办会兴城的“怀化样板”08-29
氢能全链条发展前景可期08-27
守护好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