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渝论】两江评 | 这张加班通报表扬,不值得“表扬”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11 16:43:00    

近日,#员工加班近160小时被公司通报表扬#话题登上热搜,上海某电商公司一份《关于加班的通报表扬》名单上,“榜一”员工单月加班近160小时,平均下班时间为23:12。公司将其包装为“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榜样,号召全员学习。

然而,这份红榜收获的并非掌声,而是如潮质疑:“不像表扬,像羞辱榜”,“公司这么明显的PUA,不会真有员工上当吧”……这张通报表扬,像一面镜子,映出了某些企业价值观的扭曲与对劳动者权益的漠然。

踩踏红线的“表扬”,刺眼又刺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用人单位安排加班,每月不得超过36小时。而这份“荣耀榜”上近160小时的数字,竟超出法定上限4倍有余!企业将超负荷劳动美化为“爱岗敬业”,这已不是简单的“勤奋”,而是赤裸裸的违法。

面对汹涌舆情,公司辩解:“非强制加班”,“主动加班无加班费”。对此,有法律专家一针见血:无论是否“自愿”,只要企业存在变相要求加班的事实,例如通过绩效考核施压或树立“榜样”,就可能被认定为用人单位安排的加班,必须依法支付报酬。这份通报表扬,实则是披着“荣誉”外衣的变相强制与诱导,错误地传递着“谁熬得久、谁透支多,谁就是英雄”的扭曲信号,无异于鼓励一场以健康和法律权益为代价的恶性内卷。

带毒的“表扬”,侵蚀着劳动者的健康。月加班近160小时意味着持续的睡眠剥夺和身体长期超负荷运转。医学研究早已警示,长期熬夜、过度劳累是心脑血管疾病、免疫力崩溃甚至猝死的重要推手。将这种严重透支健康的行为冠以“奉献”之名大加表扬,无异于给企业违法贴上励志标签。这样的“榜样”,其导向之危险,不言自明。

更深层的伤害,在于对劳动者尊严的践踏与价值观的异化。当企业将工作时长简单等同敬业精神,将无底线透支美化为无私奉献,那些在合理时间内高效完成工作、珍视健康与生活的员工,其价值反而被矮化。网友的讽刺直击本质:“该表扬的是8小时高效完工的人,不是熬夜内卷的工具人。”

这传递了一种冰冷的逻辑:人的价值被异化为可计量的机器时,尊严就让位于对“工蜂”式服从的颂扬。更显“表扬”廉价的是,员工付出超常时间与健康代价,换来的并非应有的报酬或调休,仅是一纸虚名。这种用虚誉换取实利的做法,既无诚意也缺乏温度。

奋斗的荣光应闪耀在效率与尊重之上。企业发展、员工奋斗,本是正道,但奋斗绝不等于无休止的加班,奉献更不等于健康的透支。终结这种畸形的“加班表扬”文化,企业必须重拾“以人为本”的初心。与其耗费心思用“通报表扬”粉饰管理上的病灶,如人手不足、流程低效或目标虚高,不如扎扎实实优化管理、提升效率、保障员工合理休息权。真正的核心竞争力,绝非建立在员工的疲劳战与健康透支之上。表扬的聚光灯,理应打在那些在法定工期内创造卓越价值、平衡工作与生活的奋斗者身上。这才是健康、可持续、值得尊敬的企业之道。

这份加班通报表扬,不仅不值得“表扬”,反而更应受到法律的审视与道义的鞭挞。员工的健康与尊严,远重于任何一纸虚妄的“荣誉”。企业真正的荣光,不在于深夜工位不熄的灯光,而在于尊重法律红线、关爱员工福祉、在阳光与效率中追寻价值的坚实足迹。让奋斗回归健康与尊严的轨道,才是对所有劳动者最好的致敬。

作者:刘纯银

编辑:吴宝莉(实习生)曹叶

监制:白永茂

华龙网两江评投稿邮箱: liangjiangping@cqnews.net

相关文章:

【渝论】两江评 | 这张加班通报表扬,不值得“表扬”08-11

驻马店企业注意!失业保险稳岗返还确认年底截止08-11

七十七条试点措施向全国复制推广 这里有份“上海自贸经验”08-11

民乐工业园区富强苑社区开展“健康知识科普”宣传活动07-28

打造外商投资新高地 西海岸新区上半年签约35个重点外资项目07-27

暑期戏水必备!收下这份安全指南→07-25

红糖比白糖更健康?真相揭开!07-24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员工发信抗议政府科研政策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