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祖陵”位于庆城县东山之巅,故山名为“周祖陵山”。每当季春夏初,杏嵌芳蕊而柳吐青烟,花香袭人,林韵醉客,游者遣怀寄兴,流连忘返;时至暮秋初冬,红叶未落而白雪初降,雁鸣山莽,风撼林梢,更觉天高地迥,宇宙之无穷。

明代文坛前七子魁首庆阳人李梦阳诗云:“庆阳亦是先王地,城对东山不窋坟。”诗中所言“不窋”,即指葬于庆城东山的周代先祖,为黄帝玄孙、帝喾之孙、后稷之子,时任夏代农官。太康政衰,不重农耕,不窋失官而奔于此,教民稼穑,务农课桑。其子鞠陶、其孙公刘,承前启后,发扬光大,历14代传至文王、武王,兴周伐纣,始铸就800年周室基业,史称“周道之兴自此始”。
据出土文物佐证,陵园建筑历代均有兴建,且数千年香火不断,自古为文人骚客吊古怀今、登临览胜之地。
观光陵园,有两条道路可直达其境。一条由崭山湾处东折沿盘山油路,可乘车直达陵园后门;一条从城区街道向东,跨柔远河至李家后沟,沿山路到达周祖陵山腰808级石阶前。以巨石雕琢的台阶,宏伟壮观,气势磅礴,象征着808载的周室王基。石阶时而平缓,时而陡峭,寓意世事盛衰兴替、变化无常。沿石阶而上,攀越道旁“归秦”、“七雄”、“五霸”、“东始”等石刻标志,直至“镐洛桥时,游人已越过了寓意东周514年的台阶;至此稍作小憩,接着紧意“西结”、“中发”、“周兴”象征着西周294年的石阶后,即达山顶陵园。

陵园山门为一座3间4柱牌坊式建筑,上刻“肇周圣祖”4个大字。肇者,始也;圣者,神也,四字的意思自明。左、右坊柱上有联文:其一是“望天门三皇五帝周祖名峰群仙聚会,思庆州岐傅李米人杰地灵万众来朝”(上句是说“三皇五帝”及这些圣人都来周祖名峰聚会;下句是说:岐伯、傅介子、李梦阳、米万钟这些历史名人都诞生在这里);其二是“绝顶始知世外境,凭栏一望古令天”。
山门的两边,左为钟楼,上悬一尊铜钟,楼联是“晨钟警人长志,暮霭促我惜分阴”。右为鼓楼,上立一面大鼓,楼联是“烽烟当年驚夜月,鼓角而今颂升平”。
穿过山门,便是一片平坦的院落。花香草碧,风光旖旎;殿宇环合,仪伟森然。院内以其独特的文化底蕴,雅而不凡的气势,给人一种深沉、悠远的启迪。
周祖大殿位于山门子午线尽头,殿宇为庑顶式建筑。面阔五间,回廊宽敞;琉璃脊兽,雕梁画栋;庄严肃穆、宏伟壮丽。大红明桂上的联文是“九万里洪荒自伊以来教民稼穑文明始,八百年江山以此奠基吊民伐罪盛衰终”。殿前坡台“御路”,镌刻浮雕蟠龙八盘,活灵活现;两旁雌雄石狮护殿,蔑视邪恶。殿内正面彩塑不窑、鞠陶、公刘神像3尊,宝相巍巍堂堂,神妙庄严,令人景仰。东、西两壁各塑肇周先祖庆节、皇仆、差弗、毁俞、公非、高围、亚團、公叔祖类、古公亶父、季历10尊造像,神采各异,栩栩如生。

出门向右折行,眼前为长方覆斗形周祖陵。陵周用方砖砌筑,陵顶芳草姜萋。陵前面南建有碑亭,亭前两旁有“太牢”、“少牢”石雕祭品。亭内碑阳大书“周祖陵”3字,为原国务院副总理、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耿隧题写;碑阴刻“祭周祖文”。每当游人来此,均不由自主地朗诵道:
呜呼!赫赫先祖,不窋贤良,太康失政,迁居庆阳,复稷之业,史著昭彰。奠农耕初基,启戎狄洪荒。鞠陶公刘,三代嗣响,时序其德,祖业宏扬……
由碑亭前行偏左,为“览凤亭”。驻足亭内,极目远眺,层峦朝蜓,莽塬叠嶂,林木荫翳,群花烂漫,风景优美如画;俯视鸟毗,青山围廓,绿水环城,雉堞千寻,广厦万间,气象似腾蛟起风。一阵清风迎面拂来,顿觉生念俱消,心情舒畅。
览凤亭之东过子午线,为双重翘檐的八卦享。亭内以青石刻有周文王的后天“八卦图”,重现了文王演八卦、周公作爻辞的辉煌历史。1995年重修周祖陵园时,于今八卦亭附近出土了有代表性的二百多件文物。它的发现,将周祖陵存在的真实性和祭祀周祖的历史向前延伸了近三千多年。
沿八卦亭向东数十步为五开间仿古式周王殿,内塑有彩绘的西周、东周三十八王像。
周王殿南北有碑廊,内刻历代名人诗词、文章和今人题词墨宝。书法精湛,各领风骚。南有雕梁画栋的栖凤亭及鉴亭。

周祖陵森林公园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优美的建筑风格,卓而不群的文化底蕴,与众不同的自然风光而闻名遐迩,成为陇东人民向往、游览的胜地。
来源:《庆城史话》摄影:何文龙

|编 辑:刘亚妮
|责 编:刘兴存
|监 制:常毅博 姚宏伟
|总监制:王来林
点击下方,安装“新庆城”,关注我们哟!

相关文章:
【庆城瑰宝】闻名遐迩周祖陵07-01
瑞安市气象台发布大风黄色预警[Ⅲ级/较重] 【2025-06-13】06-13
【网络中国节•端午】庆城香包,千年绣色,一见倾心!#厚道甘肃#香约庆阳 包容天下@庆城文旅05-31
本周:甘肃大部气温下降6~8℃05-06
重大气象信息专报!04-10
国网庆阳供电公司“把脉问诊”助春灌04-10
医脉传承:从喻嘉言到喻小勇的“时空对话”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