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正阳
“10年来,澜湄合作为促进地区乃至全球的和平与繁荣贡献了‘澜湄智慧’和‘澜湄力量’。”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中心秘书处、外交学院亚洲研究所讲师李正阳表示。
李正阳认为,在全球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持续扩大的背景下,澜湄合作展现出强大的凝聚力和应变能力,不断提升区域国家“自我造血”与“集体抗压”能力。“亚太和世界都需要澜湄合作,因为它代表着真正意义上的伙伴精神、命运共担,以及追求共同福祉的现代国际关系新形态。”他说。
六国有效破解发展瓶颈,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为世界提供了三点重要启示:一是以发展促和平。六国始终聚焦澜湄流域经济发展带建设,将经济互补性转化为发展互助力,证明了发展是携手应对地区问题的金钥匙。二是以团结应挑战。六国在非传统安全领域携手打击各类跨境犯罪、应对疫情与自然灾害,建立执法安全合作中心,展现了“同饮一江水,命运紧相连”的共同体意识。三是以创新谋未来。从“澜湄签证”便利化到991个“小而美”惠民项目,再到数字经济、绿色能源等新领域合作,澜湄合作以开放包容姿态为全球南南合作树立标杆。
澜湄合作机制为何成功?“推土机”精神是一个重要的关键词。
“这是一种不畏艰难、实干为先的务实态度,也是一种超越国界、平等互信的文化力量。”他从两个层面进行了分析。
宏观上,“澜湄速度”本身就是“推土机”精神的直观体现。10年间,从首次外长会到机制化建设,实现了领导人会议、专项基金、专业领域合作机制的全覆盖。澜湄流域经济发展带从蓝图变为现实,中老铁路、暹粒吴哥国际机场等重大项目落地,成为区域联动的“动脉”。
微观上,民生项目深刻展现了合作温度。澜湄合作专项基金支持的柬埔寨乡村供水工程、缅甸农业技术培训中心,以及疫情期间中国向湄公河国家提供的疫苗援助,均是“小而美”、直接回应民众需求的范例。
10年来,云南省在澜湄合作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云南是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重要纽带。”在李正阳看来,云南是澜湄合作进程的重要见证者和参与者,为机制建设提供物理支点。
他分享了对于云南参与合作的观察:近年来,云南积极在水资源保护、跨境农业、绿色能源、旅游互通、高等教育等领域与湄公河国家展开深入合作;开通多条湄公河国家航线,打造“澜湄快线+”系列班列品牌,中老磨憨—磨丁经济区成为跨境经济合作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样板间”……
“澜湄合作正向‘2.0版’加速跃升,这也是以云南为代表的地方省份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拓展发展空间的宝贵机遇。云南应继续发挥自身优势,在三方面持续发力。”李正阳建议,一是深度融入澜湄流域经济发展带建设,强化“软硬联通”枢纽地位,提升区域物流效率。二是加快数字经济、清洁能源、跨境电商等新兴产业布局,打造面向湄公河国家的创新合作高地。三是加强民间交往,扩大人文辐射,讲好“澜湄故事”,夯实“民心相通”的社会根基。(云南日报 记者韩成圆)
相关文章:
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中心、外交学院亚洲研究所讲师李正阳:亚太和世界都需要澜湄合作08-20
亚马逊全球开店苏州跨境服务空间启用08-18
七十七条试点措施向全国复制推广 这里有份“上海自贸经验”08-11
西双版纳星光夜市要求游客通过抖音扫码入园?景区回应来了08-09
“以体强心”云南省2025年“奔跑吧・少年”瑞丽逐梦跑书写青春华章08-08
西山区举办餐饮业高质量发展交流会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