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以文会友 以文促旅 花塔村张建新的文化空间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19 07:25:00    

张建新和他的藏书


  一方稻田、一座书院、四个展馆……立夏时节,晋源区花塔村的稻田书院内,一拨又一拨书友,循着花草香与书香慕名而至。这座面积450平方米、挑高两层的书院开办4年来,俨然成为众人交流学习的新阵地,也成为花塔村重要的文化新地标。书院创办者张建新是土生土长的花塔村人,多年来,他用实际行动,开辟出一条“以文会友,以文促旅”的探索之路。

  游子归乡筑文梦

  5月5日,立夏晌午,张建新正踩着梯子忙着整理书架上的书籍,粗麻布衫后背洇出汗渍。“老张,梯子要扶稳喽!”隔壁的王先生一声吆喝,惊飞了屋外几只麻雀。

  这个被乡亲们唤作“老张”的汉子,4年前还在商海中打拼,此刻却像个地道的庄稼汉,裤脚沾着新翻的泥土。

  “这方稻田,终究要长出比稻穗更饱满的文明。”整理完书籍,55岁的张建新抚摸着一沓泛黄的诗稿感慨道,书案上是他30年前出版的《青春帆船》。

  半生商海浮沉,从文学青年到电器经销商,从医疗器械董事长到农村文旅策划师,这个脊柱侧弯却笔耕不辍的汉子,总在深夜被两种声音唤醒——晋祠大米抽穗的窸窣声和线装书页翻动的脆响。2021年,他将公司交给合伙人,带着一捆捆藏书回到花塔村。老宅改造成的书院初具雏形那夜,他在日记里写道:“30年前带走的一抔乡土,终于化作万卷诗书归来。”

  万卷共筑书香院

  清晨,稻田书院总是萦绕着两种独特气息:新书开卷时散发的油墨冷香,与院外稻穗蒸腾的清新暖香。书院一层是公共展示区域,新华书店在此成立网点,可供人们看书买书。二层为重点区域展示,整齐摆放着各类捐赠图书。

  书院从无到有,其成长历程正是一场全民共建的文化实践——捐赠者覆盖太原市小店区、晋源区等多个区域,众多花塔村村民也自发加入捐书队伍中。目前,书院藏书总量已达4.5万册,其中张建新个人捐赠超5000册。

  稻香萦绕的书院内,每册藏书都承载着文化传承的双重价值——既有捐赠者的赤诚心意,更蕴涵着跨越时空的文化密码。捐赠者李海青不仅捐出个人创作的中短篇小说集,更献出家族传承光绪五年出版的《四书》与同治十一年出版的《左传》等典籍,这些兼具文献价值与学术研究价值的珍本,构筑起传统文脉的立体谱系。“每部书籍都在讲述生命与文化的相遇故事”,张建新轻抚书脊说道。自开院以来,这座乡村书院已吸引逾万人次在此浸润书香。

  文脉蜿蜒润故园

  “以前娃娃们追着收割机跑,现在追着作家要签名。”75岁的母亲郭桂英笑着指向窗外说,从起初对儿子张建新的不理解,到如今成为儿子的好帮手,老人亲眼见证了儿子一步步走来的艰辛与不易,打心底里为他骄傲、自豪。

  书院自2021年4月29日开放以来,已成功举办了300余场文学活动,包括研讨会、创作分享会和讲座等,成为省城文学界各级文学社团组织交流学习的新阵地。书院“隔壁”的稻田公园,也是由张建新参与打造的文旅融合项目,现已成为特色网红打卡地。

  眼下,在花塔村,张建新精心打造的“一院四馆”文化集群正绽放异彩。该集群由稻田书院、晋阳秋红色文化纪念馆、山西台骀文化资料馆、山西诗歌博物馆及晋祠稻田诗书画院(馆)共同构成,不仅创新打造了传统文化体验空间,更通过多元文化载体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与传播,已成为太原市乃至全省的文化亮点。与此同时,配套建设的稻田食府与稻田酒店民宿项目,将文化传承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形成“文化+旅游”的乡村振兴新模式,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持续活力。

  暮色中,张建新站在书院门口,眺望着远处的群山,轻声哼起少时写的诗句:“我们把文字种在泥土里,等岁月酿成酒,醉倒整个村庄。”相信在他的带领下,花塔村的文化氛围越来越浓厚,村庄的名声也越来越大。以文会友,以文促旅,张建新的故事仍在继续,花塔村的未来充满希望与美好。

  

太原晚报‬ 记者 周利芳 文/摄

相关文章:

以文会友 以文促旅 花塔村张建新的文化空间05-19

太原市西安商会妇女联合会成立05-16

人民日报:莫让“假俗乱”讲解侵蚀“文博热”05-12

获奖数量全市第一!九龙坡区在2024年“书香重庆”全民阅读系列推荐活动中斩获八个奖项05-09

“人保健康杯”西安第八届“老年大舞台”活动启幕05-08

华采非遗市集摊主招募令:以手造物,以文会友——共赴一场文化与创意的盛宴05-08

多地晒出旅游“成绩单”,这个假期你去哪儿了?05-05

招远“五一”重点活动清单出炉,总有一款你喜欢的!04-30